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陈建中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写实与超越

2011-11-25 15:15:38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张延风
A-A+

  这本画册荟萃了海外著名画家陈建中四十年的创作精品。翻开画册,那一幅幅画作像脚印一样记录着画家走过的路程,也勾起了我对三十年前留学生活的一段回忆。

  1981年我在巴黎进修文学和艺术,利用假期到法国南部游览。在圣波德旺斯城参观了著名的麦克基金会美术馆。在众多的馆藏作品中,一幅素描把我吸引住了。画面上,有一道被水泥封堵了的门。门上边的半圆形框架部分却没有被封,但透光玻璃被打掉了,里面成了一个黑洞。轻盈的铅笔线条由明转暗,木框拱内侧里伸的厚度空间处理得极为精妙,把人的目光引向深处的黑暗世界。而黑暗处并非一片死寂,似有某种蠕动的东西在里面变化着。画中奇怪的魅力令我久久难忘。从法文的签名看像是中国人的名字,心里禁不住泛起一丝莫名的兴奋:在这美术馆陈列的名家作品里,竟然有一位中国画家的作品。

  半年后,一个国内画家朋友约我同去拜访旅法多年的画家陈建中。在闲谈中,我谈到那幅素描,没想到陈建中就是那幅画的作者。从此以后,我们开始了多年的交往,我对他的艺术了解也逐步加深了。

  1939年陈建中出生于广东省龙川县一个偏远的山村。童年生活自然是很艰辛的,但是那段农村生活的日子,却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成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乡村生活还培养了陈建中对大自然的细腻感受,使他终身受益。

  上小学的时候,陈建中被发现对绘画有浓厚兴趣和天分,于是被推荐到广州市文化馆美术组,在那里开始接触绘画,让他度过了难忘的少年时光。

  1955年起,陈建中一直接受系统的苏式美术教育,培养了坚实的绘画基本功。那时候,俄罗斯的画家对他影响很大,如列宾、谢罗夫、符鲁贝尔以及风景画家库英哲、列维坦等。他特别喜欢列维坦画里的抒情意境及其静美,而符鲁贝尔画中的象征意味和奇异的氛围对陈建中也极为吸引。从他喜欢的画家看,也体现出了他早期的艺术气质和审美倾向,虽然那时候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后来到了巴黎,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世界,但他的美学取向始终是静穆的意境,静穆中隐含着少许神秘。

  1962年陈建中移居香港,但去法国深造是他一直来的愿望。1969年他终于得偿所愿,赴巴黎进了巴黎美术学院学习。陈建中在巴黎第二年就把带来的积蓄用得差不多了,他开始半工半读。在工作之余,他毫不懈怠地探索艺术之路。

  在巴黎,各种现代流派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陈建中也曾尝试抽象画创作。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却陷入苦闷。他感觉很空虚、失落,找不到自我。陈建中终于意识到,他所掌握的扎实绘画技巧是非常可贵的,也是自己的长处;而在他的内心深处,始终对传统,对具象绘画有一种浓浓的情感。他能在具象绘画中找到自己,找到创作的喜悦。

  陈建中思考着、试验着、寻觅着,他在寻找艺术的突破口,寻找创作的灵感,同时也在寻找自我。时间一天天飞驰而过,艺术之梦似乎遥遥无期。

  他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终于在一次休假中,他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窗外的景色,突然被一种单纯、幽美而静寂的气氛所感动,他立即就对着这扇窗画了起来,一口气画了一个月。愉悦的心情贯穿整个绘画过程中。完成的作品朴实而宁静,并有一种淡淡的诗意。直觉告诉他,这幅画才是他艺术个性的内化和外投。

  从此,陈建中对身边的景物如门、窗、墙壁一角、攀藤、叶子留心观察。当他凝神注视时,仿佛觉得 “物”的深处藏着一个灵魂,是有生命的。于是“平庸的景物”在他眼中显得庄严而神秘。他怀着虔诚的、敬业的心去画,要把这物的灵魂画出来。当他全神投入,以至每一笔彩色都沾附着画家的感情时,画布上出现的物象己成了画家自己感情气质的折射了。陈建中把感情意念投注到平凡的事物里,遂使这平凡的“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变得瞩目起来。

  1972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建中仰慕已久的前辈大师赵无极来到他的画室。赵无极看过他的画后,甚为赞赏,并鼓励他继续这样画下去。两年后,有一天赵无极带了法国文化部的一位艺术视察官格坎巴丝来看陈建中的画。格坎巴丝对他的画大加赞扬。几天之后,格坎巴丝又带来了巴黎达里阿尔画廊主持人达莉夫人。达莉夫人也极为欣赏陈建中的画作,立刻决定替他办个展。同年六月,由于格坎巴丝的推荐,陈建中参加一个名为“由法国文化部支持首次个展”的竞赛。经过严格的评审,陈建中赢了这次竞赛。他也是第一个获得此项支持的亚裔画家。

  翌年三月,陈建中在法国文化部支持下在达里阿尔画廊举办他的个展。展出期间好评如潮。巴黎现代艺术馆、法国国立当代艺术基金会、巴黎国立图书馆及篷托瓦斯美术馆等国家机构都在此次展览中购藏了陈建中的作品。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个展。

  陈建中从此成为专业画家,每年展出不断。特别是1978年和1979年连续两年,巴黎读卖画廊在大皇宫举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 FIAC>中,推出陈建中的个展尤其令人瞩目。法国艺术杂志《眼 》的评论指出:“所有在大皇宫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的当代画家里,陈建中无疑是最能激发起巴黎观众和外国画廊兴趣的一个。他画那些关闭的百叶窗、陈年的木板、充满神秘的走廊和攀附着长春藤叶子的墙壁,都能果断地选择那些赤裸而毫不媚人的题材而达到极致” 。1980年,再次代表读卖画廊在瑞士巴塞尔的<国际艺术博览会 Art Basel>中举办个展。陈建中独特的绘画面貌遂为世人所知,其作品在欧美被广泛收藏。许多人在陈建中的画前驻足观看,反复琢磨。有人会记不住他的名字,但是会记得有位专画门、窗、墙壁和爬墙虎叶子的中国画家。

  这些门、窗、败墙、叶子等日常见惯的平凡之物,在陈建中之前还没有哪个画家把它们作为绘画的主题来追求。是陈建中,在这些景物中发现了美,发现了物象背后的神秘,并充满激情地发掘这种美和神秘。可以说他在这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正如国际艺评家协会(AICA)主席雅克•莱那特所说:“画家早期的作品,在简单而平平无奇的都市景物里,表现了其深邃的艺术智慧,通过物象的外表,使人发现难以捉摸的奇异世界,连最平庸的物品也骤然充满了无穷的可能性。”注一

  他的画是一个静寂的世界,但时间在这里留下了印迹,展示着历史。门、窗已经破损,墙壁布满伤痕,油漆和水泥已经剥落。人们不禁发问:这个世界的主人是谁?这里发生过什么变故?主人为什么弃它而去?谁把门、窗打破?谁在墙上留下划痕?诸多猜不出的迷启发着人们的幽思。

  这个世界具有自然所没有的几何形状——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多种几何体的合成,它充斥着自然界原来没有的物体——门锁、砖墙和百叶窗。但是油漆脱落的门、窗露出木材的纹路和疤痕,砍伐的木头带着树皮和年轮,破损的砖墙露出泥沙和石块。

  当人为的世界已经破败,大自然却把本真的、永久的生命展示。

  在陈建中的画里,凝固的生命与活跃的生命纠缠杂生,相互浸润。于是,青藤在冰冷的石墙上延伸,爬墙虎的嫩叶从门缝里钻出,水泥地的缝隙里长着几棵小草,木栅栏下面是如茵的草地。绿叶充盈着一种膨胀的力量,去争取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

  这是此岸和彼岸的世界。空间被分割,一部分被隐藏起来。这个被隐藏的神秘世界和我们有什么关系?陈建中的画是一个窗口,我们透过这个窗口窥探另一个世界,而另一个世界的人也在审视我们。

  精心的刻画己超越了对物的真实描摹,反而具有一种抽象的纯美。画面之单纯达到极致,而技术的复杂性与难度也提高到极致。单纯与复杂、简洁与精微,对立的两极互相融合,结为一体,走向更高妙的意境。

  有的评论家看到了另外的深意。他推测“也许陈建中把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那些墙壁,是我们思想架构的象征,无休止地建设这个世界,又不断破坏它;另一部分是大自然,它执意地和架构针锋相对,那就是说,自然总是抗衡着人类。”(注二)

  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陈建中仿佛走出庭院,走向原野,舒展胸怀,举目眺望远方的森林和无垠的天空。他发现了更为壮丽、更丰富的世界,从此转向风景画创作。对这次转折的原因,陈建中追溯到他的孩提时代。“我从小生长在中国农村,喜欢山水田园,我觉得山林原野既庄严又神秘,尤其是日落黄昏的景色更是壮丽得无与伦比。”而且,中国古代山水画和古代诗词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陈建中特别喜爱王维山水诗的空灵及陶渊明田园诗的幽远。

  他认真研究过从乔托到塞尚的各个时代的风景画,特别是弗兰西斯卡和赛尚对他最有启发。但他意识到必须从传统的艺术里开辟出有自己面貌的现代风格,才能更牢固的立足艺坛。

  面对自然,陈建中不是观看,而是凝视和探究。自然的朝露、暮霭、山林、水泽、田野、林海,无不闪现着生命的律动,反射着人的灵魂和情感。自然时刻在召唤着人,把人的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宇宙之中。千姿百态的树干树枝、色调丰富的树叶树冠散发着生命的活力,而气象万千的夕阳映照着天光水色,则把大自然的宏博肃穆、浩茫寥玄烘托得格外壮丽。他认为,以自然为题材的风景画不仅有美,而且有形而上。一幅好的风景画不但让人沉醉,而且使人深思。画家透过物象的外表展现世界的深层,观众借艺术之光探寻艺术的精神和生命的本质。风景艺术,说到底,是精神世界的碰撞,是生命与生命的交融。艺评家雅克•莱那特说得好:“纵观陈建中的作品,他传达的不是物象,而是观看方式;不是现实,而是意境。”(注三)

  酣畅的画面恰似一部雄浑壮丽的色彩交响乐,把瞬间的空间景象化成永恒的宇宙境界“满目青山,一轮皎月。”

  与许多的成功艺术家一样,陈建中的风景艺术虽然源于自然,但是高于自然。许多画作虽然冠以“布列塔尼风景” 、“里察谷风景” ,但取的只是实地风景的精髓,而结构的安排、光线的设计、气氛的渲染却是画家精心构思的艺术世界,服从于造型审美的需要。

  陈建中把自然景象归纳在一个大的框架内,删除了一些细节,把重要的造型对象化为几个大的团块,使复杂的自然变得单纯而庄严。从细部来看,陈建中的构图空间很宽松,豪放遒劲的笔触不但把景物的各种形态描摹出来,而且经过与色彩的巧妙嵌合与搭配,构成颇具立体感的团块结构。团块层层叠叠,如水晶,如珊瑚,具有静态的几何美感。但是,当画作完成后,退到适当距离再看,则团块还原为树林和岩崖。貌似松软的树冠和坚硬的岩石等景物都充盈着强大张力,显得饱满而密集,而这正是画家试图达到的效果。赛尚的“把画画得更结实一些”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碧素蒙公园”系列中,画面中心设置的是山丘和密林,山脚下有水潭,水边有披挂着璎珞的石崖。树深处曲径通幽,潭深处不可丈量,总体突出一个“幽”字。如果说密林象征着不可穿越的多重的柔软的墙壁,那么阴影构成的黑洞就是钻入墙内的开口和通道,引导观众的视线向密林的深处探查。精心设计的光似乎来自夕阳,给树梢抹上一层金色的辉煌,而密林背阴处愈显浓绿幽深。于是,光仿佛是一把利刃,把明亮的团块从深暗的背景中切割出来,雕刻出来。光仿佛还有聚焦作用,把万绿中的一丛黄花、一颗幼树和一束红花照亮,使之变成引人瞩目的亮点,如同大块碧玉中的一丝光斑。伦勃朗的聚光技法就这样在陈建中的画里重现。

  日落黄昏的密林,显得那么幽深宁静,只有花开花落显示着季节和时间的流逝。这意境不禁使人想起王维的诗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化的艺术世界是那么安宁,那么洁净,仿佛能把心灵的杂质过滤殆尽,还人一个晶莹透明的心境。

  在“粤东山乡风景”系列中,陈建中满怀深情地描绘故乡的景色。画面上,高山绵延,满目葱绿;芭蕉椰林,青翠欲滴。树丛之下,小小的山村引人注目,黑瓦白墙的农舍极有地方特色。在大山和小村的强烈反差中,画家不觉流露出自孩提时代起就生成的自然崇拜意识。

  “他的作品撩拨你的思绪,牵动你的心,让你不由自主去琢磨、品味、思考,像谜,诱惑你去破解谜底;如诗,引你去低吟把玩。”注四

  评论家杰克.莱那特认为,陈建中是一个“中介者” ,是置身于交界处的画家。陈建中的艺术和人类的文化传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古今中外的艺术有诸多切合点,但是他的艺术作品却是一个自我圆满的世界,一个包含强烈现代价值和人文意义的世界。因此,陈建中是具有全球视野和人类文化张力的艺术家。

  (注一) : 杰克.莱那特 (Jacques Leenhardt)

  (注二) : 阿兰.儒弗瓦 (Alain Jouffroy) 序文 1981

  (注三) : 杰克.莱那特 (Jacqueas Leenhardt)

  (注四) :  夏硕琦  <陈建中巴黎三十年  - 文化心灵的映照 陈建中绘画创作解读 > 2001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陈建中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